之前在生活中要求孩子開電燈、做值日生工作時,常常覺得這個場合你怎麼不知道「應該」做什麼?

掃地鐘聲響了,怎麼不知道要立刻站起來準備去掃地區域?

為何都會有很多人拖拖拉拉的?

為什麼需要別人講了才知道要做?

大人心想:孩子「應該」主動去做呀!

仔細檢討這「不知要做什麼」的現象究竟是為什麼會發生?

孩子沒有什麼能力?

C69F0F63-4857-49AA-AFA8-5C6FDCD7ADDD.jpeg

孩子沒有有系統的清楚:

一個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怎樣表現才是好學生。

孩子不明白好學生的準則是什麼。

孩子不明白具體做法應該如何做。

孩子甚至不明白,日常的瑣碎任務中,不同場合有幾類不同的任務。

因此我決定一早就告知,寫在黑板旁,分類分清楚任務類別,

「常態任務:積極去做」(每天的掃地工作或小幫手,因事務無變化而消極拖延者眾矣)

「輪值任務:主動去做」(常常有人輪到值日生,卻忘記做,還需要別人提醒⏰)

「臨時任務:樂於去做」(常有臨時叫人做事的臨時情況,此時常常是下課時間,往往沒學生願意去)

「不擅長的任務:樂於去學」(常有人越不擅長越去逃避,永遠沒學到這能力)

讓孩子自己去觀察學習,只要有孩子做到這一項,老師立刻把她的號碼記上去。

 

如此一來,孩子果然清楚明白自己該做什麼,顯得積極主動許多;也有了解自己不足之處的同學,趁機學到了什麼是好學生的具體好表現。


此外,「預先告知」也可以用在每堂課,上課前先寫學習目標在黑板,提醒學生當堂重點任務,要學到這個再下課。

學生清楚該堂學習目標,也較不會渾渾噩噩虛度光陰。

下課前孩子檢視一下自己:「有學到這些能力嗎?」

這方法能培養孩子自我檢視的能,也能讓孩子知道「態度」該怎麼擺,成為更「獨立自主」的孩子。

 

9E3E6E2E-F1AC-4D47-8525-C8AFB956C759.jpeg

 

 

放學之前,老師跟孩子提醒,第一類的常態任務,是不是每天都要做的?這需要負責任的品行

第二項是輪值的任務,除了負責任,還需要記憶力好這個特點。

第三項任務是比較機靈的同學,知道現場需要甚麼人手,他能立刻伸出援手幫忙

第四種任務是她不擅長的活動:搬書箱。她沒搬過不知道怎麼做,她會開口問老師,也會邀請同學幫忙一起做,這是她今天學到的,很棒。

 

鼓勵表現好的同學明天繼續好好表現。

提醒今天需要老師催促的同學,明天要提高警覺去完成任務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